《文史杂志》杂志2021年05期最新目录订阅 / 杂志目录

2年前 阅读 / 180 来源 / 原创 文 / 越读党订阅

目录四川历史名人丨李调元与木偶、皮影戏“傀儡”是个外来词,即“悬线木偶”。广义的傀儡包括木偶和皮影。李调元著作涉及木偶和皮影戏的诗文有八处,反映了作者对这两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民间戏的认识,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中国影戏可上溯至汉武帝李夫人故事里...

目录
四川历史名人丨李调元与木偶、皮影戏
“傀儡”是个外来词,即“悬线木偶”。广义的傀儡包括木偶和皮影。李调元著作涉及木偶和皮影戏的诗文有八处,反映了作者对这两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民间戏的认识,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中国影戏可上溯至汉武帝李夫人故事里的方士“弄影”,笔者给这种借巫术以致幻...
四川历史名人丨德政合一与布衣教王侯(上)
民间大儒段正元继承了先秦儒家“德政合一”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上追求以道治天下,德政合一。为此他先后游说于北洋军阀、蒋介石集团,可惜不为当轴者所用。他退而办道德学社,尝试向民间传播儒学,以实现布衣教王侯的志向。...
四川历史名人丨贺麟为什么会转向马克思主义
贺麟是现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毅然留在中国大陆,开始了紧跟中国共产党的哲学人生。他之所以从“唯心论”转向“唯物论”,除了亲自经历了土改的社会实践外,还由于一直热切关注国家命运,又“幸运”地是黑格尔研究专家,同时又看到...
文苑漫步丨诗之感情系于其理想
吴宓一生钟情于旧体诗创作。他的诗学与创作融会了中西文化,寄托了他对新事物的感悟,既关注现实社会,更具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他的诗,既是诗人之诗,又是学者之诗,反映了20世纪初叶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真实思想与情感,在中国近现代诗史中独树一帜。...
文苑漫步丨抗战时期朱光潜在巴蜀的美学研究与进步文化活动
朱光潜抗战时期在四川的美学探索与进步文化活动,都紧密围绕“救亡图存”而展开。他开出的济世药方是“审美救国”,崇尚从人生的感化入手,从治疗人的劣根性开始。他寄希望于青年,试图以美育改造及培养青年。他还倡导创造的人生,“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文苑漫步丨新时代重读毛泽东诗《到韶山》
1959年,毛泽东回到离别32年的故乡,创作了《七律·到韶山》,热烈赞美革命志士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满怀壮志、不怕牺牲,“敢教日月换新天”,从而换来现代中国欣欣向荣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精神。《到韶山》有毛泽东独特的心路历程,是历代名家名诗...
文苑漫步丨《襄阳歌》与《醉时歌》
李白的《襄阳歌》与杜甫的《醉时歌》都极写诗人酒后的豪放壮逸,词采飞动,意蕴隽永。但细究起来,仍有差异。这种差异,是与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和杜甫的现实主义情怀相联系的。...
史坛纵论丨龙泉山见证成渝铁路建设史(上)
成渝铁路的建设跨越三个时期,历时长达半个世纪(1903—1952),最终成为共和国建成的第一条铁路。龙泉山是成渝铁路的必经之地,发生了一系列相关历史事件。龙泉山居民直接参与了集资和建设。总体上,龙泉山是见证成渝铁路建成史的一个重要点位:清朝...
史坛纵论丨唐代东西两川初次分治考述
唐太宗贞观元年将全国划分为十道,剑南道为其中之一。之后剑南道一直保持稳定状态,直到肃宗年间剑南道首次被分为东西两川,各置节度使,之前的稳定局面被打破。由于史书记载混乱等问题,关于剑南道初次分治的争议较大,特别是在东西两川初次分治的原因、时间...
史坛纵论丨“汉寿亭侯”杂考
蜀汉大将关羽之“汉寿亭侯”究竟是“汉·寿亭侯”还是“汉寿·亭侯”?多有争议。虽然“汉寿·亭侯”远比“汉·寿亭侯”更有依据和说服力,但是,犹如“汉·寿亭侯”之“汉”字难以找到依据一样,认可“汉...
论语说文丨巴蜀语言文化习俗概说
巴蜀语言文化习俗有四个特点,即好用比喻,爱发惊叹语,好用讽刺语言,俗语中有雅言。秦汉以后巴蜀方言渐融入中原汉语体系中。经过清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的文化融合,四川方言逐渐趋同于四川官话,“湖广话”成为本区占主导地位的汉语方言。与此同时,本区还...
论语说文丨从四川方言识读古代戏曲
古代戏曲,如元杂剧中的一些词汇,与今天四川方言的一些词汇说法一致,含义相通。这是由于历次北民南移的影响,使北方方言这个中介,成就了元曲与四川方言的某些奇妙联系,以至今天川人读元曲会有某种亲切感。...
论语说文丨尸位素餐,寸阴尺璧
“尸”“尺”“寸”是结构或意义上关联紧密的字,三者皆有构字理据,内涵亦很丰富。“尸”字字义的发展与礼仪(祭祀、丧仪)有关;“尺”“寸”则与计量学、中医学以及语言文字学有关联。...
论语说文丨“捕风捉影”乃由“系风捕影”改造而来
宋·陈长方《步里客谈》卷下: 《东坡志林》云:“尝欲仿《盘谷序》作一文字,竟不能成文章。态度如风云变灭,水波成文,直因势而然。必欲执一时之迹,以明定体,乃欲系风捕影也。” “系风捕影”出班固《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
文化透视丨论都江堰是天府文化之源
都江堰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种文化。都江堰造就了天府之国,也造就了天府文化。都江堰不仅浇灌天府之国的大地,滋润万物,还是对这片流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进行浸润和泽被的天府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天府文化“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
文化透视丨彝族传统社会中的苏尼:以凉山州美姑县为中心
在彝族传统信仰文化中,作为人、神的沟通者除了毕摩之外,还有“苏尼”。苏尼的作用主要为人们驱鬼祈求平安。但在科学昌明的现代,苏尼及其活动,仅是曾经有过的一种文化现象而已。...
文史杂谈丨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北平南迁启运时间探析
目前,对抗战时期故宫首批南迁文物的北平启动时间有两种表达,即1933年2月6日和2月7日。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当时有关电文,这样的分歧是由北平启运的具体地点的差异而导致。...
文史杂谈丨结论切莫武断:廖平《论语微言述》版本问题再探
廖平的《论语微言述》一书很少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目前关于该书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即便是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当中,关于此书版本问题的一些结论也有过于武断的地方,这使得我们非常有必要继续对此问题作一番探析与论说。...
文史杂谈丨旷世奇书《鬼谷子》
鬼谷子传为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宗师,或说并无其人。后世所传《鬼谷子》所讲纵横捭阖的游说之术系源自《老子》。唐人柳宗元不欣赏鬼谷子及《鬼谷子》,称“妄言乱世”。...
文史杂谈丨丹棱“三彭”名字小考
丹棱“三彭”循古例取名、字,皆有典故依据,如彭端淑的名、字就典出《诗经》“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坊间讹传彭肇洙与彭端淑为孪生兄弟,其实彭肇洙与彭遵泗才是,乃因洙、泗二水之渊源也。...
文史杂谈丨成渝地区的姊妹楼
成都华西坝上的广益大学舍由英国建筑师荣杜易设计,落成于1925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内迁的不少教授、学者如陈寅恪等都曾于此授课。重庆大学的理学院大楼则于1935年仿广益大学舍而建成。二者建筑风格在相似之外亦有不同。抗战时,许多重大社会活动...
文史杂谈丨我演川剧胡琴戏《武家坡》
川剧胡琴戏《武家坡》经但志生先生改动,更符合人性与生活逻辑,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我演《武家坡》中的薛宝钏,未走程式化的套路;而是从人物出发,按剧情需要,赋予角色真情实感,使之有血有肉有灵魂。...
文史杂谈丨古人对儿童的称谓
赤子:初生的婴儿。 赤子的本意就是初生之孩。《尚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义。”(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汉书·贾谊传》:“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己行矣。”(颜师古注:“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发,其色赤。”)...
文史杂谈丨读书札丛(三)
《左传》僖公十五年传,秦因晋屡背信义而伐晋。晋惠公决定迎战,但并无打胜仗的信心,于是派人“以进为退”,与秦军约战,企图吓跑对手。春秋两国交涉,极重礼节,言辞曲折而立场坚定,即今之所谓“外交辞令”也。晋使者言:“寡人不佞,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
文史杂谈丨重耳何曾当过“皇帝”?
中山大学教授彭玉平在CCTV-10科教频道讲述《人间词话》第七集《忧生忧世》时说: 在外面流落了十九年以后,重耳回到了晋国,当了皇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那么,当了皇帝,当然要分封奖赏各路人马…… 谁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是秦...
文史信息丨学案体在当代的活用
舒大刚等主编的《儒藏学案》是对四川大学古籍所承担的《儒藏》编纂工程的一次全面介绍与经验总结。它在继承传统学案基本形式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创新。其将学案体用于大型项目史的记录,可为学界其他大型总集编纂工程提供借鉴。...
文史信息丨以学术研究为后盾的文学创作
黄剑华的“古蜀传奇”三部曲,总共142万字,包括《梦回古蜀》《金沙传奇》《五丁悲歌》三部长篇小说。它遵循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坚强的学术研究作支撑;它如《三国演义》一样,将学术研究予以了大众化;它以细腻的文笔对古蜀历史文化作了全景式的描述,...
文史信息丨历史转型期的大师背影
济南出版社最近推出《文化中国·边缘话题》第五辑,选取王国维、陈寅恪、章太炎、李叔同、苏曼殊等五位大师级学者予以解读,形成五种文化散文专著。作品将传主置于中国近现代历史转型期的文化风云中,探求他们的心路历程,刻画他们的人格魅力,让读...
蜀江吟苑丨王梦阳等
王梦阳 秋日偶成 路歧溪折总相逢,锦绣湖边锦绣峰。 我已无心寻旧梦,秋深时节意偏浓。 不觉秋深梦亦深,别来无计寄愁心。 相思片片如银杏,为汝先铺一路金。 丹枫千炬烧人睫,九月云高风猎猎。 半晌为谁久凝眸?时光静美如秋叶。 茶店子 行人渴饮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