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评论》杂志2022年04期最新目录订阅 / 杂志目录

1年前 阅读 / 78 来源 / 原创 文 / 越读党订阅

目录卷首语丨读书最上乘,养气亦有以海派书画一代开宗立派者吴昌硕先生曾在《勖仲熊》一诗中有言:“山水饶精神,画岂在貌似?读书最上乘,养气亦有以。气充可意造,学力久相倚。”所谓“养气”与“行道”,指的是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这与读书勤学的修养是不...

目录
卷首语丨读书最上乘,养气亦有以
海派书画一代开宗立派者吴昌硕先生曾在《勖仲熊》一诗中有言:“山水饶精神,画岂在貌似?读书最上乘,养气亦有以。气充可意造,学力久相倚。”所谓“养气”与“行道”,指的是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这与读书勤学的修养是不容分开的。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这两个...
集思丨集思
肇始于19世纪中叶开埠的小渔村,“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于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踽踽而来,侨居卖画”。而后因商贸繁荣,小渔村经历了现代化的巨变改革而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彼时的十里洋场还是华洋杂处的新兴都市,所有有心博名利的人都来...
集思丨海派美术在当代都市的形态呈现
世界上有些事情也真是十分地巧合,比如东方的海派绘画与西方的印象派绘画像是约好了似的同时在19世纪中叶问世,而两个画派的名称当初也都带有轻蔑讥讽之意,就连推举画派领头人的做法也是如同一辙。赵之谦被奉为“海派”的开拓者,但据有明确记载的是他只到...
集思丨横空出世话“海派”
改革开放后,上海再次成为当代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迅猛输入,外省市来沪人员日益增多,艺术市场的蓬勃兴起,当年形成“海派”的内外部条件又一次在上海重现。如何重新认知与发扬在本土业已形成一个半世纪的“海派”话题被重新提起...
集思丨新时代的海派美术
进入新时代,上海的美术馆事业快速发展,世界级艺术品市场加快建设;展览丰富多彩,佳作层见叠出;艺术社区、美术新空间让城市更美丽,生活更美好;数字美术馆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体验。海派美术薪火相传,与时俱进,凝聚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以...
集思丨上海抽象艺术发生的心理分析
正像沃林格的那個著名命题:“抽象源自巨大的不安和焦虑。”选择抽象的上海人对这个“不安和焦虑”有着深刻的感受。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抽象的上海》,主要指涉的是上海与抽象艺术乃至与抽象的关联。 的确,谈到上海现当代艺术,肯定离不开抽象艺...
集思丨上海美术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反思
一个地方的美术繁荣离不开教育,这是大家认可的事实。民国时期的海派在全国的地位与影响,虽然离不开晚清遗老书画家们的辉煌成就及在商业市场上的率先融入,但更主要的则是一批海外留学归来的艺术家和他们带回来的新式教育理念。 至少从21世纪初开始,当我...
集思丨与李向阳对谈上海双年展
编者按:上海双年展始于1996年,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中国第一个国际性当代艺术展,可以说,上海双年展不仅仅是呈现了上海的城市精神,也是大国自信之始。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双年展虽然从场地、主题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依然坚持着初心,...
集思丨上海双年展之路
引言 上海,一个海纳百川、多元交融的城市,是中国也是世界的大都市。正如许江老师曾感叹的:放眼黄浦江,一边是富于殖民色彩的万国建筑,另一边是现代风格的摩天楼群,没有比这两道夹江相望的历史天际线,更能说明一个都市的发展和变迁,更能引发人们的种种...
集思丨当代海派中国画中城市建筑主题的进入
上海,一座独特而有魅力的城市,起源于农桑文明,却在近代的历史进程中,因贸易开埠、经济交流、多元文化等因素,逐渐演变成为一座国际化的摩登都市,而代表着这座城市文化的海派绘画由此孕育。 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的重要篇章,“海派绘画”其实并没有一...
广益丨广益
文艺之事,事在人为。古往今来群星璀璨中,正是先贤们的热忱和卓越留下来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铸就了我們文明的基业。对于戏曲来说,一个人就可以成一派,也可以成为一个剧种的灵魂人物。而对一个剧种的发展来说,又不能仅仅 只有一个人,而应是一群人。如越剧...
广益丨雅韵千秋——纪念俞振飞诞辰120周年
俞振飞是上海文化精神的诠释者。他注重创新,不拘一格,将昆曲细腻高雅的表演融入明快、通俗的京剧中,形成儒雅秀逸的“书卷气”,又将京剧刚健浑厚的风格融入昆曲,可谓两相圆融,雅俗共赏。作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俞振飞先生人格卓拔、学养深厚,有着传统文...
广益丨弘扬俞振飞先生的文化精神
在上海的文化史册上有过一些前辈,为这座城市的文化艺术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永远值得后人怀念,俞振飞就是其中的一位。俞振飞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京昆艺术大师和戏曲教育家,他在20世纪的主要活动基地就是上海。昆曲作为迄今仍然存活在舞台上的古老剧种,是...
广益丨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俞振飞先生是我国当代享有盛譽的京昆艺术大师。他在漫长的艺术人生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开创了儒雅秀逸、独树一帜的“书卷气”表演风格,还长期担任上海市戏曲学校校长、上海昆剧团团长和上海京剧院院长等职,组织和指导戏曲艺术教育,为戏曲艺术的存亡...
广益丨雅道春工 遗耀千秋
1902年7月15日俞振飞先生出生于苏州,原籍松江。他是杰出的京昆艺术大师和戏曲教育家,展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昆曲简介”“昆曲正宗”“艺兼昆黄”“承前启后”“大师流芳”,全面展示俞振飞先生多彩的艺术人生以及他为昆曲、京剧事业的守正创新,培...
广益丨从“雅韵千秋展”谈传统意象转化的时空视觉策划设计
“雅韵千秋—俞振飞诞辰120周年纪念展”(下文简称“雅韵千秋展”)是缅怀俞振飞大师、弘扬“俞派艺术”精神、激励当代戏曲艺术的守正创新的展览。这是主办方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给出的展览定义,提出了文化策划创意的需求。作为策展人,我理解的文化策划创意...
广益丨忆俞老——纪念俞振飞先生诞辰120周年
2022年7月15日是著名表演艺术家、理论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俞振飞先生(1902—1993)诞辰120周年。 真觉得自己非常的幸运和幸福,在最好的年纪能够与昆曲相遇,在走入昆曲后就能有大师指引。那时候,学校里有个古色古香的昆曲教室,教室...
广益丨青年•戏谈
上海越剧院青年创作沙龙(以下简称“青年沙龙”)创立于2019年,在三年间发展成为了一个跨院团、跨剧种、跨学科、跨艺术门类的青年文艺实践团体。青年沙龙以艺术理念探索为根基,以创作实践为依托,通过集体创作和团队共建的方式进行自我培力。其成员不但...
广益丨会聚新青年,再塑新青年
上海越剧院青年创作沙龙(以下简称“青年沙龙”)创立于2019年,融合了院团的体制力量与青年的锐气及能动性,凝聚成为一个跨院团、跨剧种、跨学科、跨艺术门类的青年艺术创研共同体,鲜活地诠释了勇于创新、长于改革的“上海越剧”和“海派文艺”的当代面...
广益丨构建一个女性的世界
戏曲的剧种气质,是指中国戏曲的某一剧种从整体上区别于另一剧种的根本特点,它具有独特性、内在性、整体性及相对稳定性的特质。剧种气质概念的提出,是针对剧种渐显趋同化、剧种个性逐渐模糊的现状,以期重视剧种的独特性,保持戏曲的多样性。“女性化”是越...
广益丨有光有戏——戏曲与电影
中国戏曲与中国的电影渊源甚久,这两种艺术形式从中国电影诞生伊始就有了很深的连接。戏曲一直是中国电影的重要宝库,不但是电影题材和内容的源泉,更是与电影相结合成为了中国电影一种特有形式,那就是戏曲电影。多年来,就如何将戏曲搬上银幕,学界有各种各...
广益丨红色戏剧的年轻化
任何时代的戏剧,都应扎根于生活,和观众保持密切联系。近年来,红色戏剧的创作思维和舞台风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革命历史的切入视角、英雄形象的塑造等多个方面。一些作品的出现改变了观众对红色戏剧的刻板印象,尤其是青年观众也开始关注和接受红色戏剧。...
广益丨戏剧与“海派”味道
2021年年末,电影《爱情神话》在沪上热映。影片传递出的浓郁上海特色,让“上海味道”“海派文化”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海派文化是一种发端于上海,但并不局限于上海区域的现代性城市文化类型,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转型的产...
言之丨言之
诚如本栏目专题作者所言:『人的塑造與空间密不可分,城市是否能够塑造更好的人,同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使用有密切的关联。艺术具有重塑城市空间公共性的功能,并且有机会与势不可挡的空间「商品化」趋势协调运作,政府、开发商、艺术家、市民等主体的参与 缺...
言之丨美术新业态•地上地下空间双联动
这两年,上海的文艺事业发展迈出愈加铿锵有力的步伐,在夯实传统美术馆、博物馆的业态管理和构建之余,艺术市场也走向国际化、对接国际一流标准。随着“上海文化”品牌的逐渐打响,上海的美术生态土壤悄然发生着一个令人惊喜的变化:最近一年来,最为瞩目的在...
言之丨浅谈上海地铁空间公共艺术
城市公共艺术彰显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也是城市人文价值的内涵映射。公共艺术以其公共性、地域性及艺术性的属性,把艺术介入到城市的环境建设中,是激发城市公众参与的荣誉感和认同感的有机桥梁,凸显了城市开放与包容的气度,更能提升城市治理智...
言之丨一起来地铁站看一场博物馆展览
你也许有一份参观全世界博物馆的旅行指南,每到一个城市,拿上一份导览地图,戴上语音设备,储备体力准备开启一场博物馆的艺术之旅。2021年11月,上海地铁线路图的一个站点上,建立起一座流动的车站美术馆,展览“地铁遇见普拉多”在龙华中路站近1号出...
言之丨艺术,使社区容纳更多的自由、梦想和创造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通过连续三届的公共艺术实践,带领市民感受空间之美和艺术之美。艺术季结束后,这些空间又蝶变成为本市重要的艺术地标、文化场所和生活秀带,持续焕发着活力。可以说前三届艺术季侧重在城市最耀眼的滨水空间上进行“艺术与城市”内涵营造的...
言之丨一江一河工业遗存的文脉,如何流动般传承
上海的历史一大半写在水边。工业曾经是上海城市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能,滨江工业遗产跨越了一百多年,展现了城市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是上海历史中一条重要的故事轴线。 在上海城市的功能布局中,近代工业由东西两个片区组成。向东,沿着黄浦江;向西,沿着苏州...
言之丨今潮8弄:不止于旧区改造
空间不能是空的,需要被赋予新的功能,这是旧空间本身获得新存在感的途径,也是城市对旧空间的诉求。 旧空间承载新艺术 随着城市生活、生产方式的变迁,曾经的生活、生产空间往往不再能够满足新的城市活动的需求,但这些旧空间却因为承载了尚未断代的城市记...
有据丨有据
在当代社会中,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日益被看到。同时,艺术体系已逐渐嵌入社会体系中成为“共呼吸”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艺术若要达成独立自主的体系,必须有内省和开放两种彼此气息流動互通的渠道, 在个体达成自省的同时又能从个体及群体 而构...
有据丨“云”时代降临——文艺活动线上化趋势几何
自2020年初Covid-19爆发以来,在疫情的冲击下,文艺行业的影响非常直观,以展览为例:全球83%的博物馆大幅消减活动项目,30%的博物馆裁员,13%的博物馆可能会永久关闭。相比之下,中国的文化行业的力量和价值开始凸显,以往所积蓄的能量...
有据丨内容•形式•手段——“抗疫时期”评弹创作的坚守与探索
2022年4月初,一段由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创作、弹唱的弹词开篇《千里追“机”—手机的奇幻漂流》在互联网流传。这段长约7分钟的小作品取材于江苏扬州一位志愿者在打包援沪抗疫物资时,不慎将手机遗落在抗疫包中,后经过上海、扬州两地爱心人士的“接力...
有据丨不断“上新”的云展览、云服务,给博物馆、美术馆带来新的可能
今年春天,国内疫情遭遇的“倒春寒”,使得博物館、美术馆的云展览、云服务再次备受瞩目。上一次人们发现“云端”艺术宝藏时,恰为两年多以前,新冠肺炎疫情刚刚爆发之时。这两年多以来,博物馆、美术馆云上破圈、数字服务高歌猛进。近期博物馆、美术馆的云展...
有据丨浅析疫情下剧院线上活动及业务拓展的文艺新业态
毫无疑问,上海的两波疫情對于每一个剧院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但这也是一场“内外兼修”的机遇:对内,主创团队用充足的时间打磨剧目,演员提高艺术功底;对外,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的新阵地,探索演出业务新板块,结合自身优势、儿艺特色,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有据丨足尖跃舞在云端
春天的脚步正缓缓临近,上海演出市场已蓄势待发,一场场高品质的文艺演出即将启幕,而这一切却因为疫情的迅猛变化再次停摆。整个城市虽然不得不历经一段时间的沉寂,但云端的舞台却也有备而来。为向热爱文化艺术的市民朋友们传递共克时艰的信心,上海各大剧团...
有据丨非遗与老字号跨界创新设计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充分体现了扶贫工作中的人文智慧。每个时代总是赋予文化发展新的使命,非遗传承与精准扶贫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中国大地上的人们正在探索着多元化的扶贫模式。而乡村非遗有助于当代扶贫就业,城市老字号记载着商业文明历...
有据丨美丽的“夕阳舞影”
舞蹈是群众业余活动中老幼皆爱的一种文艺活动,尤其是老年人,他们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都喜欢在公园或者小区的广场上跳着老年舞蹈。有的老年舞蹈团的舞者们很喜欢在舞台上表演他们自己创作的舞蹈作品,我认为一是舞蹈艺术的魅力,因为舞者们可以用富有节奏动感...
有据丨不失“京”姓、守正创新
《换人间》对声腔音乐的创编和表演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拓展,做到了不失“京”姓、守正创新—在体现京剧声腔艺术特点与流派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趣味追求美听;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二度创作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形象,展现出戏曲音乐特有的韵味与美感...
有据丨资讯
News 乔治·莫兰迪展在上海久事美术馆开幕 2022年7月8日上午,外滩艺术群落迎来上海疫情之后首个重磅展览,意大利著名艺术家“乔治·莫兰迪展”在久事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不仅是上海首次大型莫兰迪个展,51件真迹作品...

 

订阅上海艺术评论杂志:https://www.zazhidang.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