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文化》杂志2022年12期最新目录订阅 / 杂志目录

1年前 阅读 / 75 来源 / 原创 文 / 越读党订阅

目录卷首语丨育核人才铸核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目录
卷首语丨育核人才铸核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我...
封面文章丨余剑锋:加快建设核工业强国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特约记者:当前,全党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您参加了党的二十大并当选为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您最大的感受或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余剑锋: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
封面文章丨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开拓人才成长新路径为强核强国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喜迎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成立三十周年。 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成立于1992年,是民政部批准、教育部主管的国家一级学会,也是核行业唯一的国家一级教育学会。学会成立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核工业人才培养...
封面文章丨携手共进勇担当共谱三十年华章
三十年栉风沐雨,三十年春华秋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到:“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会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
专题丨谱写强核奏鸣曲09精神永传承
1955年和1957年,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海面上接連出现了两艘核潜艇,这种具有强大机动性、续航性和隐蔽性的武器,在当时成为了一个国家最为倚重的战略力量之一。 中国首艘核潜艇设计建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
专题丨新时代新特区原子能院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谱写新篇章
新“人才观”,助力攀登“人才高峰” 高层次科技人才是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力军”,也是原子能院人才培养的“核心靶”。对接集团、院科技创新任务,原子能院革故鼎新,提出“倾力打造战略科学家为代表的顶尖专家、高级专家、专家团体的一体化专家型人才队伍”...
专题丨共绘人才振兴美好新蓝图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
专题丨全面实施“党建生产力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核华兴高质量发展
2021年5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两国核能合作项目—田湾核电站7号机组开工仪式。 2021年3月18日,在中巴建交70周年之际,“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细数中...
专题丨搭建网络大学平台健全人才培养体系蹄疾步稳开启重点工程建设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化部署,为做好新时代人才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二三公司”或“公司”)作为核工业建设版块骨干单位,自19...
专题丨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
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中核五公司”)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成员单位。中核五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是以国防工程、核工程、核电工程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安装工程业务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建筑安装企业...
专题丨回望来时路绘就新蓝图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是在共和国领袖和将帅们的关怀与期望中诞生的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为主体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船院),1994...
专题丨核工业教育在地国际化办学典范
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能力的工程化卓越人才,解决我国高端技术人才缺口的结构性矛盾,中山大学在教育部和法国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于2010年共建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作为国内核领域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中外合作...
专题丨以核强校兴核报国
东华理工大学是为了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关于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发展原子能事业,于1956年创建的我国核工业第一所高校。为我国“两弹一艇”和核大国地位的确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地学人才摇篮”和“世界原子能事业的宝贵财富”。东华理...
专题丨硬“核”报国
“‘两弹一星’精神是什么?” “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为什么要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为了勇担民族复兴大任!” 这是在10月8日,南华大学举办的“缅怀两弹元勋、奋进新时代”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上...
专题丨核工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核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核工业历经六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辉煌而巨大的成就,培育了“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和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的精神谱系,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西南科技大学通过构建核文化与贯通式培养融合的育人大循环、校园精神与核工业精神谱系融合创新的思政模...
特别报道丨实现“双碳”目标核工业教育必须贡献智慧
实现“双碳”目标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人类认识和利用能源的历史密切相关。自18世纪工业革命发生以来,人类社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工业革命揭开了...
特别报道丨实现“双碳”:核能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国内传统能源产业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要求进行能源供给侧与消费侧、体制与机制革命,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使中国在实现“双碳”过程中,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致敬精神丨老师是学生的领路人
参与过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和地下核试验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虽然已年近九旬,生活仍旧十分忙碌,除了搞科研就是做核科技人才培养工作,几乎很难觅得片刻的清闲。王乃彦院士不仅在艰深的核物理专业有所建树,而且还花费相当多的心血精力,去培...
致敬精神丨胡济民:中国核教育第一人
在征得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云的同意后,1955年8月1日,国家高等教育部直接给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江隆基、副校长汤用彤下达关于在北京大学设立物理研究室的正式通知,并任命胡济民为物理研究室主任。 这份打破一般公文行文常规...
中核梦丨中核英才
朱光亚 他是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吉林大学物理学创始人之一,入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他组织领导了禁核试条件下中国核武器技术持续发展研究、军备控制研究及武器装备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