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中国高管:国产化率目标已基本达成,未来降价空间不大 / 头条资讯

3年前 阅读 / 180 来源 / 原创 文 / 越读党订阅

作者:钱童心 责编:彭海斌特斯拉副总裁陶琳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针对特斯拉电动车在中国的售价、服务、充电等相关问题做出回应。陶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特斯拉的国产化率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未来继续降价的可能性不大。”陶琳还表示,电动车的...

作者:钱童心 责编:彭海斌

特斯拉副总裁陶琳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针对特斯拉电动车在中国的售价、服务、充电等相关问题做出回应。

陶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特斯拉的国产化率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未来继续降价的可能性不大。”陶琳还表示,电动车的价格与成本相关,受到原料成本以及电动车零部件成本价格因素影响。“如果未来原料或者零部件价格出现上涨,特斯拉的电动车也不是没有涨价的可能。”

特斯拉国产Model 3电动车上市以来,价格多次下调,引发了一些老车主的不满。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的一年中,国产Model 3一共经历了5次调价,以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车型为例,其价格由最初的35.58万元降到了目前的24.99万元,降价幅度近10万元。

特斯拉CEO马斯克对成本的控制非常严格。特斯拉在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季度中,毛利率为23.5%,机构预测特斯拉2020年全球毛利率在17%至22%。

有市场数据预估,按照现阶段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生产流程,国产Model 3的成本价可能不到20万元,也就是说国产Model 3的毛利率达到30%左右,要远超美国生产电动车的毛利率,未来仍然存在降价空间。

近日,松下被爆拟最早于2021年开始试生产特斯拉更便宜的新型电池,外界猜测这也可能引发特斯拉的新一轮降价。降价的预期会导致一些消费者持观望态度,这可能会影响汽车的销量。

随着特斯拉在华销量的上升,售后服务的压力也开始增加。2020年三季度,特斯拉在华销量达3.4万辆,月均销量超万辆,占其全球总销量的四分之一。根据乘联会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Model 3销量为21604辆,环比仍然增加77%,截至11月,Model 3已经在中国卖出了111645台。

特斯拉大中华区售后服务总监薛钧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把中国服务中心的数量增加至90个,目标是到明年服务中心数量可以在今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

薛钧成向第一财经记者说道,充电服务是特斯拉的一项重要服务,目前随着道路上特斯拉车辆的增多,用户也面临公共区域充电设施不足等问题。为此,特斯拉已经在上海自建充电桩,明年产量可达1万根,均为V3超级充电桩,并将增加充电桩在车库、高速公路等公共区域的部署。

特斯拉美国生产电动车的质量经常被媒体诟病。据《消费者报告》透露,已经在美国上市的新型Model Y电动车可靠性受到车主质疑,包括漆面和装饰问题、座椅凹痕以及安全带松动等问题。12月1日,美国《消费者报告》发布2020年度最新汽车可靠性调查,特斯拉四款乘用车排名垫底,均属于不推荐车型。

但这似乎也没有影响到特斯拉电动车在全球的销量和股价表现。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全球电动车销量达到14.5万辆,距离50万辆目标又近一步。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累计涨幅近700%,截至12月29日市值为6184亿美元,特斯拉刚刚加入标普500指数,并成为其市值最大的成员之一。

相关阅读
#杂志封面

《微型计算机·Geek》杂志_微型计算机·Geek2020年第10期杂志封面

《微型计算机·Geek》杂志_微型计算机·Geek2020年第10期杂志封面,目录Tech丨英特尔发布全新第11代酷睿移动版处理器全新制程&推出英特尔Evo平台 第11代移动端酷睿处理...

#杂志封面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_中国医药科学2023年11期杂志封面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_中国医药科学2023年11期杂志封面

#头条资讯

原滴滴副总裁叶杰平加入贝壳找房 担任技术副总裁

10月12日消息,据贝壳找房透露,原滴滴出行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叶杰平,正式加入贝壳找房,任贝壳技术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并将全面负责人工智能技术中心的相关工作,向贝壳找房CTO闫觅汇报。据悉,未来,叶杰平将带领团队进...

#杂志目录

《人民论坛》杂志2020年23期最新目录订阅

目录论坛特稿丨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

#杂志封面

《法制博览》杂志_法制博览2019年第33期杂志封面

《法制博览》杂志_法制博览2019年第33期杂志封面

#头条资讯

跨界造车热潮再起 究竟会后发制人还是误入歧途

一方面,国内汽车市场“马太效应”凸显,部分实力较弱的车企逐渐淡出赛道;另一方面,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变革为汽车产业带来新机遇,一些IT企业试图用好自己引以为傲的“互联网基因”,进入或者准备进入汽车制造业。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