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坛》杂志2021年02期最新目录订阅 / 杂志目录

3年前 阅读 / 262 来源 / 原创 文 / 越读党订阅

目录名家视阈丨“因审美,而生命”摘要:生命美学的“因生命,而审美”,回答的是“人类为什么需要审美”“人类究竟是怎样创造了美”“审美活动从何处来”的问题,答案无非就是“因生命,而审美”,但是这对于实践美学却难免捉襟见肘,难以自圆其说。进而,对...

目录
名家视阈丨“因审美,而生命”
摘要:生命美学的“因生命,而审美”,回答的是“人类为什么需要审美”“人类究竟是怎样创造了美”“审美活动从何处来”的问题,答案无非就是“因生命,而审美”,但是这对于实践美学却难免捉襟见肘,难以自圆其说。进而,对于实践美学,更难阐释的是“审美活...
学术观察丨香港:历史、文学与认同
摘要:当下香港问题的根源是认同,这种认同非一时一地之事,而是百年来香港历史累积的结果,需要从殖民统治与教化、现代性的悖论、反共政治与文化、香港本土意识和回归前后的认同问题五个方面,分析香港的认同历史根源,厘清其中的历史脉络。解决香港问题,需...
文坛对话丨作为“当代事件”的文学史书写
按语:“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此中意涵甚巨,但启示之一当属历史书写作为“当代事件”的性质不容忽视。晚清以降,中国蔚为大观的文学史编纂自然也不例外。在愈是剧烈的转型时期,“当代”与“历史”互搏与互嵌的印记便越深邃地铭刻在历史书写的行迹中。其间...
高端访谈丨文学制度、文学经典与文学思想史
一 关于文学研究的“史学化”倾向 张望:王老师,回顾您最近几年的研究论文和专著,我发现有两个比较明显的方向:一个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的重新释读,注重对文学文本、文学语言的揣摩;另一个则是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想的梳理与整合。相较于之前...
如何书写当代文学史丨方之《内奸》原型考
摘要:方之父亲对他的文学启蒙、他自身团委的工作经历以及赵树理的影响,决定了方之紧贴生活进行文學创作的理念,这使得他小说中的人物及事件几乎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内奸》的创作理念既是出于作者对文本艺术化处理的考量,也反映了一个作家在特定时代...
如何书写当代文学史丨从现代主义到现实主义
摘要:伴随着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社会转型,两岸文坛先后都发生了一场由现代主义向现实主义的文学转向。受特定社会政治因素影响,台湾的文学转向更猛烈激荡,使得当时以左翼乡土文学为代表的台湾现实主义文学表现出一种更鲜明和突出的理性品格。这种品格以及...
如何书写当代文学史丨“余华与创作研究生班”考
摘要:余华从1988年9月进入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创作研究生班预备班,到1991年1月毕业,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北京度过的。这段学习经历,给予了余华接受系统文学知识、提高理论素养的契机,更使他进入了一个由作家、批评家、编辑及艺...
发现经典·王安忆专辑丨请客吃饭,做文章
摘要:王安忆是当代中文小说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新作《一把刀,千个字》再次证明她的创作力历久弥新。在白描饮食男女同时,作品回向历史,思索革命和生命的意义。王安忆调动人物情节,“纪实与虚构”双管齐下,体现她拿手的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不仅延伸王安忆...
发现经典·王安忆专辑丨短篇小说的“物理”和“神界”
摘要:本文以王安忆短篇小说创作为切入点,考量其小说写作的价值、能量及其审美品质,并论述其处理现实生活、经验时呈现出的小说叙事美学和个性才华。多年来,王安忆在稳定的美学趋向上,寻求叙事的变化,体现出独特的精神寄托和美学诉求。我们认为,王安忆在...
发现经典·王安忆专辑丨跨文化对话何以可能
摘要:《我爱比尔》是王安忆中篇小说经典之一。之为经典,在于小说延续了新文学关注新人成长的主题并前瞻性地呈现了对跨文化对话的思考。在全球化加速的时代洪流中,面对中西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冲突,当代新人如何选择自己的成长道路?阿三选择了跨文化对话,...
发现经典·王安忆专辑丨小说家中的小说家
摘要: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坛常青树”之一。除具有在文学思潮中迅速调整创作规划,跟进新潮流,成功塑造“王氏小说风格”等特殊能力外,她深谙小说艺术,在小说与理论的对话中,不断开发提升创作的再生性资源,并将想象转化为生活的写作技艺的个人天赋,也是...
发现经典·王安忆专辑丨论王安忆的文学批评
摘要:王安忆的文学批评是其小说之外的重要文本,它们是作家对文学现象、文学问题思考的成果。通过对王安忆文学批评文本的研究和讨论,能够发现作为文学批评者王安忆的批评观、批评方法和批评话语。王安忆的文学批评总体上属于印象批评,从她的文学批评入手,...
地方路径与文学中国丨鲁迅与江南文化
摘要:鲁迅在其言谈中,对江南文化及“江南才子”的讨厌和鄙薄溢于言表,尤其是对江苏苏州、无锡一带人士更是时常语带讥刺,刻意贬低。但梳理历史上的“才子”和“江南才子”概念,江南文化及“江南才子”也并非一无是处,而鲁迅本人也正是一个出身江南而才华...
地方路径与文学中国丨“泛青海湖地域” 作为1980年代新诗的地方资源
摘要:“泛青海湖地域”作为1980年代新诗的地方资源,一方面显示出诗歌与时代某种隐秘的关联——在新时期个体生命得以觉醒的重要“媒介”,并以地理的方式对生命诗学形成的直接启示;另一方面,在“泛青海湖地域”的特殊地貌面前,诗人作为“异域”闯入者...
地方路径与文学中国丨巴金小说的四川方言书写及其主要特征
摘要:巴金是享誉国内外的大师级作家,他的主要作品《家》《春》《秋》《寒夜》等,都是“四川人写四川事”的重要成果,其中,“无技巧”地运用四川方言是其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认真研究。但在此前的巴金研究中,对此鲜有涉及。《巴金全集》中有四川...
地方路径与文学中国丨重新发现中国文学版图上的“华南”
摘要:文学上的“华南”呈现出与中心区“京沪”两地和其它内陆区域迥然不同的历史运演轨迹。“南来北往”的空间流动特征和“一波三折”的过程发展特征或许能形象概括华南地区新文学的独特性。自由主义文学、革命文学(“南社”革命文学、“国民革命文学”与“...
地方路径与文学中国丨“江河湖”与李劼人的地缘诗学建构
摘要:“江河湖”是李劼人地缘诗学构建中的重要地理景观、空间与路径。江河是构成晚清成都风味的重要元素,具有新旧杂陈的丰富意义,与饮食文化关系密切,留驻了大批客籍人员,是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及现代文化思潮传播的重要路径,促进了内陆腹地的现代转型,...
诗坛新观察丨在语义畸变中求索意义秩序
摘要:在遭遇现代诗阅读上的阻隔时,要么我们断言说某个诗文本是无序的,既可能是感知-意识的无序,也可能是体现在语言符号层面的无序状态;要么我们认为其中隐含着意识-感知-语言符号的隐秘秩序。那么一种阅读体验又怎样辨认意识-经验-语言的无序状态或...
诗坛新观察丨“屈指”道来:中国现代诗百年别叙
摘要:中国新诗的早期“手形”,对应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以及后来的国防文学,是一个热切的“手掌”——虽然它有些“残损”;在后来的赞美诗阶段,是“大拇指”一枝独秀;从诗人郭路生的“食指”开始,中国现代诗进入到以“食指”为形象特征的控诉、质疑、批判...
诗坛新观察丨21世纪打工诗歌的空间振摆与意义生成
摘要:打工诗歌发轫于1980年代,在改革开放初期、新世纪、新时代等不同时代语境下,不断变化的空间变迁深刻影响了打工诗歌的经验、记忆、心理影响及诗艺演进。研究打工诗置放的空间场域,有助于我们从既有的“底层书写”视域抬头俯瞰全貌,既可以观看打工...
诗坛新观察丨重新朝着这个世界出发
摘要:在四十余年的创作中,诗人梁平回跃到诗与人合一的中国诗学伟大传统中,决意要用诗实现其生命的彻底性。他全部的诗篇皆可视为这一重大而神圣使命的和声。他的诗歌语言与其生活/生命共在;他的诗的世界是“有我”的世界,又充满突围的寓托;他的写作以“...
诗坛新观察丨“树”之多姿
摘要:作为一位“学者型诗人”,霍俊明讲求抒情的克制,他的诗歌中有丰富的与“树”相关的意象,这些意象在中西文化的交互中呈现多样的所指。在生成个人诗歌独有意象的过程中,诗人既采用了“树”既有的公认内涵,又加入个人的生命体验,从而转化为自身的精神...
理论研究丨突破和发展:当代云南跨境民族作家母语文学研究范式建构及其创新
摘要:作为一个全新的文学研究对象,当代云南跨境民族作家母语创作呈现出特殊的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展现了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范式:跨境与文学。重新思考当代云南跨境民族母语创作的概念与定义,多维度更新母语作品文本内部审美要素,不仅把当代云南跨境民族母...
理论研究丨同质、线性还是双重?
摘要:耶鲁学派文论家认为,文学书写是双重性的,文学文本是一种使无数意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话语触媒。对于这一“新”文学观,简单地用一种“修辞性的文学观”来概括它,是无法揭示其真正内涵的。耶鲁学派的文学观,发端于对传统的同质性文学观和线性文...
理论研究丨艺术自律的神话
摘要:本文聚焦当前国内关于艺术自律起源说的研究现状,梳理出艺术自律起源研究的两条主要路径,其一是在审美现代性的宏阔视阈中,从文化社会学视角探究艺术自律起源,其二是在美学学科的内部视阈中厘清艺术自律的发生史。文章在肯定当前研究成果的同时,指出...
理论研究丨本雅明城市空间审美探微
摘要:“空间理论”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哲学范畴,逐步渗透到文化社会学、文艺批评和美学中。本雅明城市空间思想指向意识形态、追问肉身归属以及通往审美体验,围绕“震惊”“光韵”和“游荡”三个核心审美范畴,展现城市空间与城市主体的互动关系...
评论阐释丨罗伟章《凉山叙事》:一部恢弘的彝族史诗
摘要:《凉山叙事》是一部反映大凉山彝族脱贫攻坚历程的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聚焦脱贫攻坚主线,真实再现大凉山摆脱贫穷、移风易俗的艰难历程,既写出了大凉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真实的彝族生活,记录了脱贫攻坚过程中诸多难忘的人与事,也表现了罗伟章对民族...
评论阐释丨扶贫攻坚的艺术报告
摘要:21世纪扶贫报告文学创作走向繁荣,是文学传统、文学制度、作家责任感和文体属性等合力作用。它真实记录了中国扶贫工作的历史进程,表现了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提炼总结了多种扶贫经验模式,也反映了扶贫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性和艰巨性。从艺术上来看,...
评论阐释丨现实:作为目的和方法
摘要:《应物兄》依赖现实主义精神和现代主义训练,同时还调动了中国古代思想资源和叙事智慧,使用了经验“层累”这一特殊叙事动力,把细小的经验片段“堆积”在一起,从“势能”演变成“动能”:情节不是被因果律和目的论推动的,是靠着“事体情理”滋蔓出来...
评论阐释丨记忆的变形术与时间的辩证法
摘要:在长篇小说《修改过程》中,韩少功以“同时代人”的身份聚焦“77级”大学生,重返八十年代”。在主题内容上,小说对同代人与1980年代的回忆指向了两个层面,记忆的变形术和时间的辩证法。记忆的变形术不仅涉及事实层面,而且指向价值判断层面;时...
评论阐释丨从《唐人故事》到《青铜时代》
摘要:王小波的《唐人故事》和《青铜时代》均改写自《太平广记》。这不仅得益于他童年的阅读经验,也因为唐传奇中人物个性的舒展、蕴藉的豪侠精神与他相契合。他反复重写这些题材,将其故事和人物化为己用,也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小说原本的主题。在《唐人故事》...
会议综述丨收藏·亲历·研究
2020年12月23日,由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联合举办的“70-80年代校园诗歌群落”学术座谈会在四川大学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形式,邀请了著名诗人梁平、尚仲敏、向以鲜和邓翔,以及来自四川大学、《新文学史...

相关阅读
#杂志目录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杂志2020年11期最新目录订阅

目录教育心语丨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伟大的职业”。每一位教师都穷尽毕生之所学教育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孜孜不倦,鞠躬尽瘁,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因此,现...

#杂志封面

《新闻论坛》杂志_新闻论坛2023年01期杂志封面

《新闻论坛》杂志_新闻论坛2023年01期杂志封面

#头条资讯

元宇宙网课10天卖160万 主讲人独家回应“割韭菜”质疑

中新经纬11月16日电 (常涛)“元宇宙像极了此前大多数风口,概念都还没弄清楚,卖课的已经赚到钱了。”一位区块链从业者感慨。近日,一张名为《元宇宙第一课》的网络课程后台截图在社交平台流传。截图信息显示,这门课程累计...

#头条资讯

马化腾:没有"躺赢"机会,腾讯随时准备面对新挑战

字号减小字号增大22年前,腾讯诞生于华强北一个小楼房里,如今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科技与文化公司之一,其发展史或可称为是特区奇迹的注脚之一。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深圳之‘特’,关键在于创新、开放、...

#头条资讯

"柴油门"再起波澜 四名奥迪前高管被诉

当地时间本周四,德国《商报》和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慕尼黑检察机关又起诉了四名涉嫌在柴油排放检测中作弊的奥迪前高管,该四人被控欺诈、虚假证明和非法虚假广告。起诉书针对的是奥迪三名前董事会成员和一名已经退休的...

#头条资讯

见证中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 致敬北京车展30年

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在走过30年发展历程之后,将于两天后(9月26日)迎来第十六届华诞。在全球主要汽车市场遇冷和突发疫情的双重打击下,底特律、日内瓦、巴黎等国际车展已纷纷取消。在此背景下,如期而至的北京国际车展,将...